版权所有 河南省药学会 豫ICP备17043728号
作者:许昌市中心医院药学部 边桂芝
生机是什么?对于树苗来说生机是推破土壤一直往上的这股力量。回首作为药师工作这几年的时光,沉甸甸在手,暖呼呼在心,有没有长出自己的生机呢?
1.窗口内的严谨 窗口外的放心
伴随着开机电脑屏幕上显眼的“四查十对”,心里熟练的默念一遍,开始一天的工作。我在核对药品时,一位大爷说:“姑娘,你可要对好了,不能弄错了,这可不是闹着玩的”。大爷的玩笑话,真真实实的说出了患者的担心与重视,手中药盒似乎又多了几分重量。看着一排排编码有序、标签整齐、药品分区分类一目了然的布局;一份份定期更新的多规、看似、听似药品目录;一张张窗口、调剂台张贴的“四查十对”内容,同事们早已把规范、严谨、责任刻进脑海,转化为行为习惯渗透至药品入库、上架、加药、调配、发放的各个环节,减少调剂差错我们一直在践行。同事说刚有两个同名同姓的患者,及时问了年龄才避免了一次事故。此刻,同事的严谨与规范文字仿佛是连接窗口内外的纽带,传递着信任与生机。
2.清晰分寸 润物无声
阿姨,这是您的用药指导单,请按指导单服药,阿仑膦酸钠片(70mg/片)每周一次,一次一片,服药30分钟内不要躺卧、进食,已经给您圈出来了;这个泡腾片不是普通的片剂,温开水溶解后再饮服,不能直接服用,可能会引起窒息;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请早晨和中午服用;大爷,您先确认下您使用的是不是这款胰岛素,……,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,同事们对药品的特点更加了解,像是知道老朋友的各种“梗”,然后将他们一点一点的传达给患者。
“闺女,大夫这次给我开的药有个治疗房颤相关的,我也没记住是哪个,医生交代啥我也忘了”。我看了他的药,把利伐沙班片拿到老人家面前跟大爷说:“就是这个药”。考虑他房颤病情可能导致血栓形成,我进一步交代说:“这个药您坚持每天定时服用一片”。大爷的疑云终于解开,赞同的说:“你这一说我就不会吃错了、忘吃了”。大爷接着小心翼翼的问,我最近吃药后肌痛的明显,也不知道咋回事、严重不严重。我一听说大爷肌痛这症状,我马上警醒了,想起上学时跟临床带组老师查房,一个患者主诉肌痛,伴肌酸激酶增高,判断是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。我看大爷的药里面有瑞舒伐他汀钙片,跟大爷说“您这个情况需要重视,您去找大夫跟他说您的情况,看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者停药”。大爷听我这样说,给我一个理解而肯定的眼神说:“闺女我知道了,谢谢啊”。大爷走后,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,又想起当时带组临床老师的话,“你认识不到患者疾病的轻重缓急,不了解药品的疗效、参数、不良反应,如何能做出正确的决断,让患者得到治疗、保护患者用药安全呢”。或许是这种深植的理念与目标,一直督促自己不断的学习,让自己更专业,思路更清晰,处理更有分寸,悄然呵护患者宝贵的生机。
3.暖暖含光 生生不息
姑娘,我孙女发烧都40度了,麻烦快点吧,我看他担心又急切的样子,赶紧把药品和用药指导单给他,还没来得及交代,大爷就拿着药直奔孙女旁边了。还没过一分钟大爷又折回来说:“姑娘这怎么打不开啊”?我边打盖子边说:“大爷这个盖子需要先摁下去,然后再拧,您看盖子上有标识呢”。大爷说“这不是着急的吗”。是啊,孩子是一粒长辈精心培育的种子,是一个家庭的希望,真是关心则乱。我也意识到来取药的患者不再是单个人,他是谁的父亲,谁的儿子,又是谁的母亲,他们之间又有着如何的故事。
当患者为“这是多长时间的药”、“这中成药跟西药能一起吃吗”、“你们医院有这个药吗”……这些问题纠结而询问时,慢慢的我学会静下心来倾听,听他们的言外之意,明白他们真实想法,进而给予帮助。似乎我看到了他们为买药的无数奔波,看到了透析患者定期治疗的无奈与坚定,看到了抑郁症患者的无助与渴望……。或许这就是真实的人世间,对疾病的迷茫与挣扎,对生机的渴望与坚持,竟然还隐约有着一种不可触摸的力量。想起《希波格拉底誓言》:有时是治愈,常常是帮助,总是去安慰。我们能做的,或许是在恰当时候,给予一个尊重与理解的眼神,一句温暖的话,便能事半功倍。患者一句谢谢、一句你们也辛苦、还有喊不来患者取药时一句句帮喊名字的传递,都是让人暖心的回应与配合。
4.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
学医是个长期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,面对自己工作中和病人的疑问,可以查阅文献或者通过不同的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去探索解决。闲暇时翻看的传统中医学书籍,也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:是孩子半夜咳嗽不止时,一次后背刮痧后的安睡;是孩子外感时一根艾条燃尽后的微汗,换来他对我的信任与依赖。虽不能达到《伤寒杂病论》中“上以疗君亲之疾,下以救贫贱之厄,中以保身长全,以养其生”的境界,但“业余学,身家用”这个小目标努力下还是可以实现的,这也算是作为药师的一个福利吧。我想我是何其有幸生在这个时代,可以学习现代的治疗思路与技术设备,又能读到我们祖先那么优秀的中医经典。字里行间的温情与智慧仿佛可以穿越时空,战胜一切现实的阴霾,抵达骨子里的光亮,给人力量做到“心能备而行之乎”。
作为医院诊疗的最后一个环节,药房没有抢救室的惊心动魄,而面对他的“熙熙攘攘”,这个平凡的药师岗位也需要专业、谨慎、定力来默默坚守。
几年的重复与坚持,安静下来发药,温和而坚定,发着发着我发现自己对周围环境、患者有更多的理解,也有了更多的沉淀,同时对自己有更多的期待,坚信自己可以变好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也无风雨也无晴,这未尝不是一种生机。